a 1952年龙年,在贵州铜仁江口县桃映镇,龙黔石出生了。 龙年生“龙子”,这在偏远的苗族山乡,无疑是龙姓家族的一件大喜事。村里的老人前往祝贺说,姓“龙”又生于龙年,这将会给龙家带来天大的好运。然而,接下来,龙家的运气并不好。小黔石命薄,刚两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因家境贫困,才6岁,小黔石便开始放牛,10岁不到就开始下田耕种了。 贫穷,一方面使得小黔石吃不饱穿不暖,,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小黔石不畏苦的坚强性格。穷苦家的孩子早熟。不知怎么地,深受贫困磨难的小黔石开始注意到苗村山寨美丽的景色,继而朦朦胧胧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只要不做事,小黔石总要涂上几笔。由于家庭贫穷买不起纸,他就在地上、墙上画,有时甚至在自己的肚皮上画。从小学到中学,小黔石自学的画,屡次在学校、县里和地区获奖,这,表现出了他的天赋。
b 1972年,是龙黔石先生人生的转折点。 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年轻的龙黔石告别家乡参军来到北京。在北京基建兵部队,在做好一切该做的工作后,龙黔石又迷上了书法和篆刻艺术。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他常常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美术馆等地观察研究篆刻和绘画艺术,到故宫去观赏各种各样龙型雕塑。千姿百态的龙形壁画和雕塑,对龙黔石下一步的画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自学书法、篆刻的道路上,十分庆幸的是,龙黔石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教授王森然和荣宝斋著名篆刻家熊伯齐先生的教诲。两位著名教授见他虚心好学,便毫无保留地教给了许多技法。那段时间,龙黔石进步非常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非常成熟的龙黔石先生经常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了。于是,他想起了家乡,那里的九龙池、九龙宫和九龙洞曾闻名天下,逢年过节,当地老百姓都要举行赛龙舟、舞龙等关于龙的活动;想起自己在孩提时,家乡长辈经常给他讲起的龙的故事。自古以来,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物。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许多民族、许多民俗以及古代历法、纪年、生肖、时令的均与龙息息相关。龙对中华民族的延续、统一、团结文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源远流长,龙文化和中华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许许多多的华人无不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和自豪。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的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龙变得越来越陌生,离中华民族龙的观念和龙文化观念越来越遥远。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意味这民族信仰的衰退和危机。而正是这样一种现状,激发了龙黔石的使命感。 表现龙和龙的精神,这在以前虽然有过不少艺术家涉足,但都不系统,于是他决定,他要用书法、篆刻、绘画等多种形式和多种风格,全面展现龙的精神。为了掌握各种各样的龙和完美无缺地表现龙,他克服了各种困难,跑遍了各地尚存的寺庙、山洞……